台灣在線新聞網

產 業 。 創 生
​2020-03-25 臺三線村里文化地圖及村徽設計推廣計畫 「上土牛」和盛社區 3/22 成果發表會
【記者:姜晴/台中報導】2020-03-25

  客家委員會「臺三線村里文化地圖及村徽設計推廣計畫」為讓臺三線沿線村里發展所屬村里文化地圖及村徽,本次共遴選出21組社區團隊作為示範種子,透過「參與式設計」,建立起村里居民參與模式,現階段各團隊已產出階段性成果,將個別以村里成果發表會的形式在地方發表。109年3月22日為團隊「臺中市石岡區和盛社區發展協會」成果發表會。
 
  以週邊灌溉主力的八寶圳聞名的和盛社區,地方居民會稱「上土牛」;因位於大甲溪南岸的南眉崖下,也有人稱「崁仔腳」或「湳下」。擁有熱情的志工及豐富的社區資源,和盛位在石岡與東勢的交界,時代的推展讓林鐵業沒落,讓人忘了和盛曾是日治時期重要的交通轉運站,有八仙山林鐵的和盛車站及土牛車站,通往新社、八仙山、豐原,還有豐原客運土牛車站,是除了鐵路之外的重要交通工具,現今只剩豐客的車庫仍在使用。這次社區執行計畫,就是想要讓和盛民眾對地方有更深刻的認識,也讓年輕人對此產生更多了解和興趣。因此發表會上除了周邊社區前來觀摩外,長期與和盛社區和作社區營造實習課程得逢甲大學師生也參與本次成果發表會,聯結產學合作的機會,並達到社區最重視的與年輕人的交流和認識。
 
  社區執行團隊透過這次計畫,學習執行社區工作坊,再次整合了社區累積的成果與紀錄,讓社區的年長者親手加入繪製村徽草圖及地圖的過程,工作坊記錄上可看出原本長輩們對動手繪圖出想法沒有信心,但透過彼此分享土地的故事後,反而畫得欲罷不能,可以從現場展示的大量草圖看得出大家工作坊熱情發揮的過程,文化地圖草稿更是用多媒材來創作,非常用心紀錄家鄉的各種特色,現場欣賞相當感動。耆老也分享和盛社區過去祭水文化的意義及消失的原因;以及社區目前正推廣恢復拜水頭文化的努力。
 
  享用過社區媽媽一早來動手製作的美味午餐後,本次成果發表會最不同的就是直接帶領參加者去社區現地參觀,由耆老親身背著麥克風帶領大家走進和盛社區,一路導覽社區農業、廟宇、八寶水圳及社區人文歷史,一路走到「飲水思源」水源頭祭祀的地點,聽完成果發表會後親臨現場真的有說不出的真實和感動,對和盛社區團隊一直努力耕耘地方的用心所感動,志工們年齡都不小,但熱情和拼勁都不輸年輕人,非常努力在傳遞著這片土地的養分,希望未來能永續傳承和盛社區豐沛的生命力,如八寶圳水源灌溉著大地般生生不息。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