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合。生 活


2023-07-06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一年之中最炙熱的三伏天 7/11、 7/21、 8/10 冬病夏治最佳治療時機
記者:姜晴/台北報導】2023-07-06

  時序進入炎熱的夏天,冷氣冰品消暑卻加重了過敏性疾病的症狀,再則近幾年,傳染病季節性不若往常規律,近期社區流行的病毒種類就有:諾羅病毒、腺病毒、腸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三伏天反而是中醫醫療院所為過敏性疾病、民眾預防感冒提供灸貼的熱門季節。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氣喘人口每年以 50% 的速度大幅成長,以台北市為例,過敏性鼻炎盛行率也已高達 53 %,而鼻子過敏的患者中,大約四分之一合併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或蕁麻疹,病發時,患者極為難受。過敏氣喘好發於冬季,三伏貼是利用一年之中最炙熱的氣候,此時人體陽氣旺盛之時扶助正氣,「益火之源,以消陰翳」,預防冬季舊病復發,可減緩病症及發作次數,亦即所謂的冬病夏治。


圖說: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詹永兆 理事長


圖說: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陳博淵 秘書長

  三伏貼的起源,冬病夏治治療疾病的原理。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南北朝已經有將中藥材研磨後塗抹至身體處,經皮治療膚疹、頭痛等疾病,有些會再加艾灸溫熱之。”伏”意旨為藏陰氣於熾熱中,預告陽氣消長,所以三伏日,在夏至庚日入伏到立秋前後,為冬病夏治最佳治療時機。利用天氣炎熱陽氣盛、腠理開,用辛溫發散之藥,如細辛、延胡索等藥,溫易咳虛寒體質,驅因冷飲導致寒痰滯身,降低冬季易誘發過敏呼吸系統疾病的機會。


圖說:三伏貼使用藥餅。(圖/台北市中醫師公會 提供拍照)

  三伏貼療法的國內外使用概況,以及近來所發表的學術研究論文:三伏貼是從傳統灸法所演變而來的一種利用中藥材(通常有一些刺激性)貼在人體的穴位上,利用夏天是最熱的三個節氣,此時人體體表微循環是最好的,容易將體表藥物吸收,然後刺激穴位,達到免疫系統、自律神經系統和神經內分泌系統等刺激作用,而達到調節體質的目的。三伏貼使用藥材包括甘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丁香、薑汁等辛溫、逐痰、溫陽、通絡的藥物。三伏貼可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常敷貼的穴位包括:大椎、風門、定喘、肺俞、脾俞、腎俞等。


圖說:台北市中醫師公會林源泉理事長。

  三伏貼非健保給付項目,三伏貼的掛號看診方式依各醫療院所公告為準,看診流程需要經由專業的中醫師診察後再進行敷貼治療,請在使用三伏貼前,諮詢專業醫師並留意相關注意事項,以確保治療的安全和有效性。台北市中醫師公會林源泉理事長說明使用過程中,可能會感到皮膚燒灼和搔癢感,同時貼藥處會出現灼熱和紅潤現象,是常見的正常反應。若無不適感,成人通常可在半小時至4小時後可自行除去藥物,孩童則需在半小時至2小時後取下藥布和藥物。若皮膚出現嚴重過敏或水泡,應立即停止敷貼,注意保護好創面,並塗抹紫雲膏,及請回診請醫療人員協助處理。

  敷貼期間飲食請忌食生冷、寒涼、辛辣、菸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海鮮和蝦蟹等,及避免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同時,應避免陽光曝曬、游泳和劇烈運動。在洗浴時則應使用溫水淋浴,避免進入冰室或浸泡在冷水中。

  「防未病治已病」「內外合治」的全方位治療,一直是中醫的強項。面對過敏、面對疫情,在進入暑熱三伏天的節氣裡,中醫醫療機構推出的「三伏貼」療法,不僅有強化免疫力,亦是防範新冠疫情,「防未病」「超前部署」的最佳武器。把握每年暑季「三伏契機」,提升免疫力,打造自己的健康防護罩。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和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這是一年之中最炙熱的三天,亦即所謂的初伏、中伏、末伏,來施行貼藥灸療。今年2023年的三伏天為 7 月 11 日、 7 月 21 日、 8 月 10 日。



圖說:三伏貼使用藥餅。(圖/台北市中醫師公會 提供拍照)